第一题
当前,部分地方政府在年度工作报告中重点展示GDP增速、重大项目投资等经济数据,但群众反馈对这类纸面数据缺乏直观感受,反而对家门口路灯安装、老旧小区电梯加装等民生“微实事”的获得感更强。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审题:
一道综合分析题,希望考生以题干反映的问题为切口,谈谈政府治理效能与群众获得感之间的关系。这道题其实是一道启示类问题,它给我们这么几点启发:
一是政府效能高不一定群众获得感就强。我们当年曾考过这么一道面试题:不少地方扶贫工作的推进,偏于重视指标数据的“高大全”,惯于发力硬件“撑门面”,却忽视了治理“软件”的更新,结果往往导致扶贫工作做了不少,却无法赢得群众的认可,甚至出现“有获得而无感”的怪现象。你怎么看?其实和这个题是同类型的问题。治理效能一定要以群众的需求为导向,才能避免纸面数据好看,百姓获得无感。
二是群众获得感才是检验治理效能的试金石。实际上这一点就是第一点推理出的结论。最后怎么办呢,我们要把两者统筹起来,既抓发展大局,也盯民生末梢。如果考生不会以分论点灵活处理,也可以上套路解决,把它当辩证类的问题,先谈GDP增速的积极意义,再谈民生更注重实际体验的获得感的问题。得出不能重视数字忽视体验的结论,再谈谈怎么办把两者结合起来。
参考作答:
各位考官,我认为题目中的案例深刻揭示了政府治理效能与群众实际获得感的关系,对此我有以下几点理解:
第一,政府效能高不代表群众获得感就强,关键要看“为谁而效”。GDP增速等宏观数据,固然能体现地方发展水平,但群众更在意的是发展成果是否落到了自己头上。比如,一个县通了高铁站,但公交运力却严重不足,百姓日常出行严重不便,这样的“大工程”效能再高,群众的获得感也会打折扣。因此,治理效能必须以群众的需求为导向,把“政府想干的”和“群众想要的”统一起来,变政府配餐为群众点菜,才能避免数字好看而百姓无感。
第二,群众获得感是检验治理效能的“试金石”,小事里藏着大民生。大领导说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做我们的大事”,就是告诫我们,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来源就在见微知著,我们一定要把民生需求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比如,近年来,我们西安市就把城市规划的很多边角料用地,改造成了小型的口袋公园,我昨天还看到不少青年人在西安二环高架桥下改造的三人篮球场打篮球。这些实实在在的民生小事,恰恰说明了我们地方政府真正把民生当做了“国之大者”。这就要求我们政府在公共治理中不仅要算“经济账”,更要算好“民心账”,把有限的资源精准投放到群众最急难愁盼的领域。
第三,提升治理效能需要“两条腿走路”:既抓发展大局,也盯民生末梢。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并不矛盾,各级政府要构建起统筹兼顾的发展观,统筹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筹好发展大事和民生小事。一方面,用重大项目夯实发展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畅通群众意见表达渠道,及时主动发现民生需求,让我们的政策落实既有“高度”,也有“温度”,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民,给群众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回答完毕!
第二题
当代青年人消费观念更加的理性,一方面,当代青年人在购买东西的时候,更倾向于高性价比的东西;第二,青年人购买商品时,会先查询攻略,查看大家的评价和看法;第三,会选择高质量的国货,有创新的产品。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审题:
考生在组织语言时,可以把积极意义集中讲完,再集中讲问题建议。也可以分析一条意义,提出一些建议分层作答都可以。比如考生可以对题目中的三点逐一分析其意义影响,再提出问题和建议。
参考作答:
各位考官,针对题目中折射的当代青年人的消费理念变化,我有这么几点看法:
第一,当代青年人消费观更加成熟、更加理性。从军大衣的热销,到蜂花护发素的热卖,当代青年在消费时不再盲目追求品牌溢价或跟风潮流,而是更看重商品的实用性和性价比。这种消费理念的变化,一方面既源于当代青年的发展焦虑和经济压力,更源于当代青年人普遍接受过较好的教育,形成了更加成熟的消费观。这种消费理念的变化,也在不断倒逼市场回归价值本质,引导企业形成致力于打造“优质优价”产品的良性竞争环境。
第二,数字技术的发展为青年人形成理性的消费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撑。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完善,以及类似小红书等网络平台的崛起,催生了“种草经济”、“测评博主”等新业态,让青年人购买商品前分享信息、比价更加便捷。青年人参考其他用户的消费体验再进行消费决策,也减少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消费风险。
第三,对高质量国货的认同,显示了当代青年的文化自信,也推动了国货的品牌塑造和创新。从华为手机到故宫文创,越来越多的青年选择国货,反映了青年群体对本土产品的价值认同。青年消费者消费行为也助推了国产品牌的壮大和成长,形成用户黏性提升与企业技术突破的良性互动。
第四,对于当代青年消费理念转变诱发的风险也不能视而不见。比如部分企业可能将其简单归结为“消费降级”,导致低质低价的产品大行其道;一些企业在平台花钱买好评、买测评导致误导消费;过度追求性价比可能影响消费升级、抑制个性化需求等等。总得来说,青年理性消费趋势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结果,我们还是乐见其成的。我们既要对这种成熟消费观点赞,也要积极主动作为,通过市场监管净化消费环境,通过产业政策培育国货精品,通过宣传引导弘扬理性消费,让青年群体的消费选择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回答完毕!
第三题
某地立足乡村振兴战略,计划通过发展传统文化体验馆、高端民宿、亲子旅游三个方面来推动乡村经济。若由你负责其中一项产业的规划建设,谈谈你将如何发展?
审题:
从这个题管中窥豹,我们也应该能感受到今年陕西公务员面试风格的重大变化,那就是:脱虚向实!
类似于“生活就像一条鱼,大家都想吃鱼,又害怕沾上满身的腥味,谈谈你的理解”这种猜哑谜一般的哲理类观点理解题,考察比重急剧下降,无论是综合分析还是事务处理类问题,都更加贴近工作实际,更加务实。这种风格一定会在未来几年固定下来。
这道题咋一看似乎很复杂,甚至考生可能都不知道它到底是哪种题型。实际上,它就是大家熟悉的组织管理题,只不过设问方式做了一些贴近现实的创新而已。
比如,我把它改一下“某地立足乡村振兴战略,计划通过打造高端民宿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如果领导安排你来负责,你打算如何开展?”这么一调整,大家是不是就觉得很熟悉了?
其实这道题更符合结构化小组的题目命制风格,因为三选一就更开放,可以避免同组同质化作答。三选一反而更友好,大家对哪个活动有把握就规划哪一个就好了。
参考作答:
各位考官,我想就打造高端民宿项目,谈谈我的发展思路:
第一,做好前期调研,保证科学决策。一方面,搜索了解其他地方高端民宿成功运营的典型案例,总结经验教训。同时,了解当地市场环境,看看市场饱和度如何,附近有没有同类型项目。同时,摸清家底,把村里适合改造的闲置房屋或用地、自然景观、特色文化资源全盘摸底。另外,还要注意了解游客的具体需求以及相关产业政策,为因地制宜打造特色高端民宿提供决策支持。
第二,做好软硬件建设,抓好试点。要实现高端民宿的产业化运作,就要抓好试点,以此总结推广营运经验。在试点项目的硬件建设上,一定要因地制宜,在保证卫生清洁舒适的前提下凸显乡土特色,比如留火塘、摆农具,凸显农家特色,硬件建设不光要考虑民宿本身,乡村道路平不平、手机信号好不好都要考虑在内;在软件建设上,要结合乡土文化,比如体验做当地特色农家美食、学习皮影戏等等,给游客不一样的旅游体验,力避千篇一律。民宿的运营管理人员也要知晓乡村文化,懂得运营管理,具备服务意识,通过制定服务规范和统一培训,保证我们的民宿项目在软硬件两个方面都给游客良好的旅游体验。
第三,注重宣传推广,吸引八方来客。在民宿竞争愈加激烈,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当下,对民宿项目的宣传推广也是重中之重。可以在民俗节日举办特色活动,吸引媒体报道引流。也可以和周边城市的旅行社合作推广高端民宿项目,还可以请附近的文旅大V配合宣传,通过各种方式把我们的高端民宿项目宣传推介出去。
最后,我们在项目运作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村集体和农户的有效参与,积极总结推广试点经验,真正让高端民宿项目成为乡村振兴的抓手。
回答完毕!
更多优中选优的精品资料,请点击本站链接:《面试热点预测、解析和示范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