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6-04 11:18:58
浏览量
:19
从小到大,我们和不同的人打交道,我觉得,如果日常和朋友因为点啥产生矛盾,你可能都会解决,但是,加上机关二字,可能难度就会加大不少,因为,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没有机关工作经验,所以,答起题目来往往是想当然,不能联系机关工作实际,盲目套用培训班教的一些套路,看上去答得有模有样,但仔细推敲,很多东西仅是凭空想象,甚至面对各种人际矛盾,自己说的话,连自己都不相信。我在这里,结合我在机关的一些所见,所闻,所感,和大家分享几条关于答人际关系题的经验:
这十年,我辅导了不少的学生,但发现很多同学对人际题的认知程度很表面,这类同学都存在一个共同特点,有过培训经历,学过模板套路,仅仅为了答题而答题,脱离实际,抓不住题目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说的直白一点,就是拎不清轻重。你要记住,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把工作干好,工作没干好,一切都是那么苍白无力。所以,处理机关人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干好工作。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我们工作的润滑剂,但绝不是最终目的。我们可以通过营造好的氛围为工作助力,但最终是为了把工作干好,不要认为你和同事称兄道弟,推杯换盏,你为兄弟两肋插刀你就算大功告成,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你这叫江湖气,拉帮结派,以前听到过一位老师讲课,教自己的学生处理人际问题时,可以约同事打篮球,有的请吃火锅,一顿不行就两顿,两顿不行就三顿,我正喝着水,差点喷出来,反过来我想问一下,搞不定某个人,被耽误的工作就不用管,不用问了吗?比如:领导安排一项紧急任务,让你和小李一同完成,由你负责,小李认为你是新人,没工作经验,不配合,你怎么办?有的同学答题中大篇幅去谈怎么让小李不要有这种想法,也用了各种方法展现自己的能力,这些要不要说呢?当然要说,但最终的目的是什么?是完成安排的紧急任务。所以搞定题目中的矛盾和人,是前提。最终一定要看看因此而耽误的工作最终有没有有序推进,高质量完成。现实工作中,即使小李就是油盐不进,我认为你也不要过多的纠结在你和他之间的关系上,毕竟,完成工作才是第一要务。2.要层次清晰,既要体现看待问题的态度,也要把握解决问题的力度。不论是什么题型,想拿高分,第一步就是搞定答题层次的问题,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答题层次就像人的骨架,结构层次脉络不清,考场上说起来,就会一团乱麻,内容再好,考官也没心思听下去。很多同学答题会出现说完上句,接不上下句,说完上段,接不上下段,其实根本原因就是逻辑层次不清晰,没有预先设计好自己的答题骨架脉络。任何题型都是如此,人际题更不例外。那如何做到层次清晰?刚才我说了,既要体现看待问题的态度,也要把握解决问题的力度。具体到答题中,可以这样做,答这类题,第一段:说一下针对题干中反应的矛盾(涉及到的人和事),你是一个什么态度,怎么想的;第二段:就题干中涉及到的矛盾(所有人和所有事),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一一解决,不遗漏,解决所有人,办好所有事。这是答人际题最基本的两个通用层次。3.要真实,有原则,有底线,不要猫哭耗子假的一塌糊涂。真实,真诚在考场中是难得的品质,也是取得高分的不二法门。有些同学不知从哪些地方学来了一套“孙子”兵法,事事无原则,无底线,甚至跪舔当孙子。喜欢做相安无事的“好好先生”,甚至美其名曰:阳光思维。我听过最搞笑的一个答题,题目中说的是:你和小张一同进入单位工作,但小张经常会在领导面前打你小报告,同事面前说你坏话,你怎么办?有的同学答题竟然会说:同事在领导面前打我小报告,对我来讲也是鞭策,是一种关心。类似这样老年痴呆式的答题我见得还真不少,考场上更是常有的事情,别说考官是一群经验丰富的老人,就连我听着都觉得你是猴子请来的,可以说是幼稚至极。对于这样的一位同事,题目明明白白说了,就是打你小报告,说你坏话,你说对你是一种鞭策,关心,我也可以理解,毕竟你想在考官面前体现你的格局和大度,说不定小张对你真的是恨铁不成钢呢?但也不至于卑微到这种地步,说出如此可笑幼稚的话。打小报告,讲坏话都是不利于同事团结的,也是不利于工作开展的,其实我们要做的就是从这件事情中,要看看自己身上到底是不是真的哪里做的不好,把别人的打小报告当作是一次提醒,但要把握好度。即使说小张就是诋毁你,针对你,我觉得这也正常,毕竟我们无法左右别人,正常面对即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自己,该沟通就要沟通,该提醒他就要提醒他,真的到了无法缓和,最坏的一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他干他的工作,我干我的工作。你要记住,工作干好才是第一位的,搞好人际关系不是拉帮结派,更不是结党营私,只要你在机关中真诚待人,遵规守纪,你在单位就能立足。对待人和事,并不是你一味的隐忍,退让就能得到好的结果。在机关中,无规矩不成方圆,对待同事如此,和你的上级,领导更是如此,同志之间清清爽爽,上下级之间规规矩矩。并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有些同学可能在未接触公务员这个群体之前,会人前人后听过不少关于与公务员队伍有关的说法。比如潜规则,穿小鞋等。比如:单位派你下乡调研你单位的一项政策的实施效果,调研之后需要向上级汇报,领导让你在汇报时夸大效果,你会怎么办?服从领导听指挥?不然领导给我穿小鞋怎么办?现实中,不能绝对的说没有,可能会有极少的腐败分子这么干,但你不能这么干,服从不代表无底线,服从更不是盲从。因为这是规矩,是纪律,必须遵守。不要直接掉进坑里,答好这个题,必须清楚表态:调研工作在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汇报调研结果务必准确无误,客观真实,才能有效服务于大局,我会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坚守底线,做好汇报工作。很多同学在处理人际题时,都离不开沟通二字,确实,能说会道能让你在解决问题上事半功倍,但我必须强调的是,职场如战场,嘴皮子功夫谁都有点,但有些事不光要听你怎么说,更想看你怎么做,光说不练假把式。不仅要脑力,嘴力,更需要脚力。我在做学生的时候,我听过一个老师的课,他说:有些同学想当然的认为打打嘴炮就可以万事大吉,油腔滑调,你以为你是谁,整天沟通二字挂在嘴上,考官的魂都被你勾走了,也没解决问题。这位老师的话对我影响还是挺大的,有些事情并不是我会找小李沟通,然后说了一堆,最后我相信小李一定能够理解我。看似很完美,但在实际工作中,小李不仅要听你怎么说,他更关注的是你对这件事,你会付出什么行动。你的一句我相信就能解决的了问题吗?比如:你是项目组负责人,小组成员认为事情难又多,分工不合理,工作上有情绪,你会怎么办?很多的同学答题就是把大家召集起来,开个会,振奋下士气,表明下接下来会做进一步调整,希望大家能一鼓作气加油干。稍微好一点答题会说,在会上听下大家的想法,在接下来的分工安排上做出一些调整。第一种答题纯粹是忽悠人,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第二种稍微好一点,最起码承诺会做一些调整。但我觉得这样还不够。现实中,我们仅仅这么干?回归到现实工作中,我们到底该怎么干?我觉得在开会之前,我就应该对当前工作的分工安排做一个详细的梳理,结合目前同事的反馈,看看到底哪里存在不足,然后再带着初步方案组织开会,既体现我对大家反馈问题的重视,也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然后分工该调整调整,拿出具体措施;事情难,难在哪,该加人就申请加人,总之要拿出具体的措施,付出行动,光凭嘴上功夫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两者缺一不可。总之,在实际工作中,不要做那个和稀泥的,该有姿态就要有姿态,该回应就得回应,不管是面对同事还是上级领导,还是人民群众,还是亲戚朋友,七大姑八大姨。亮出你的姿态,拿出你的措施,付出你的行动,不要过多纠结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一切都要把工作摆在第一位,把握好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回归到现实工作中,真实的展现你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风格和解决问题,推进工作的能力,你的答题才不会缺少灵魂。今天就分享到这,欢迎同学们下方留言打卡,记录每一天的成长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