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闻热点
每个厕所110-140平方米不等,配有中央空调、自动喷香机、wifi、音箱等设备……乍一看这些配置,还以为是哪个星级酒店的卫生间配置,但这样的景象却出现在一个刚脱贫的县城里。
日前,吉林省纪委监委公开通报4起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问题。其中,省农业农村厅原厅长、白城市通榆县委原书记李德明,被曝2020年在通榆这个刚摘掉深度贫困县帽子的县城里,斥资上千万元,搞了10个公厕,内部装修相当豪华。
二、基本表态
当实用被奢华取代,民生被“官声”绑架,“厕所革命”的初心便已蒙尘。
整个决策过程既缺乏科学论证,又无视法律约束,更违背民主程序,暴露出“一把手”权力任性的深层次问题。将地方财政当作随意挥霍的“小金库”,将民生项目异化为个人仕途的“垫脚石”。
洋溢着官僚主义气味的政绩工程,或许一时能靠鼓吹和粉饰蒙混过关,但最终都难逃群众雪亮的眼睛和民心的公正评判,只会沦为笑柄,留下骂名。
身为县委书记,如果在任期间好大喜功,追求大而无当、华而不实的项目,忽略了实际需求和长远利益,将民生工作当作展示政绩的秀场,那暴露的只有自身扭曲的政绩观,也势必会“东窗事发”。
脱贫攻坚不是权力的“镀金场”,而是检验初心的“试金石”,衡量发展成效的重要标准,应当是是百姓口袋里的收入、灶台上的烟火。
根治形式主义必须打破“唯上不唯实”的思想,当“群众差评”比“上级好评”更能影响仕途,当“民生账本”比“形象工程”更决定考核权重,才能从源头上铲除权力表演的土壤。
三、消极影响
1.这种“打肿脸充胖子”的做法,不仅浪费了有限资源,更寒了基层群众的心。
2.如此大规模地投入资金建设豪华公厕,无疑是让本就紧张的财政雪上加霜,严重超出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堪称铺张浪费,本末倒置。
3.刚脱贫就大张旗鼓建豪华公厕,是对“厕所革命”本意的扭曲和滥用,是以民生之名行铺张浪费之实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派。
4.当财政资金沦为个人政绩的“提款机”,公共资源成为权力表演的“舞台”,受损的不仅是群众利益,更是政府公信力。
5.这种华而不实、急功近利的“花架子”工程,会形成恶劣的示范效应,助长官场浮夸风气,毒害基层政治生态。一些领导干部习惯于“唯上不唯实”,将“领导满意”置于“群众满意”之上,将政绩工程视为晋升的“敲门砖”,这种风气一旦泛滥,会导致真正亟须解决的民生问题被忽视,基层干部的时间和精力被大量无谓的“形象工程”所消耗,形成“做事不如作秀”的错误导向,让民生工程变成“民怨工程”,让发展成果沦为空中楼阁。
四、反映问题
1.“拍脑袋决策”,露出地方决策机制的失灵。
2.反映出部分干部偏离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3.表面看是对政策要求的阳奉阴违,深层却是“官本位”思想作祟。在某些官员眼中,“厕所革命”不是民生工程,而是“面子工程”。厕所越豪华,越能体现“发展魄力”;配置越高端,越能彰显“治理能力”。他们忘却了衡量厕所价值的不是装修档次,而是干净与否、方便与否、百姓满意与否。
五、基本举措
1.地方主官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田”,不是个人风光的“自留地”。要强化“一把手”的责任意识,让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成为自觉追求。对那些热衷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干部,要坚决问责,让铁规发力、禁令生威。
2.考核指挥棒指向哪里,干部精力就会投向哪里。要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加大民生指标权重,减少“显绩”考核,增加“潜绩”考察,让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干部有舞台,让急功近利、哗众取宠的干部没市场。
3.民生工作的重心,永远在“民”字上。决策前多听听百姓呼声,建设时多问问百姓需求,竣工后多看看百姓脸色。只有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才能避免“政府买单、群众买单”的尴尬局面,才能让民生工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
4.要完善科学决策机制,强化财政预算约束,落实重大民生项目听证公示制度,给“一把手”权力套上制度的笼头。
5.要涵养求真务实、风清气正的政治文化,改革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让那些默默无闻做实事、踏踏实实解难题的干部得到重用,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鲜明导向。只有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政绩回归民生的本真,才能避免更多“豪华公厕”式的闹剧重演。
六、好文好句
民生工程不是政绩秀场的道具,而是检验初心的标尺,脱贫地区的发展容不得半点虚功,破除“形象工程”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过渡句)
说到底,衡量一个地方的发展温度,检验一名干部的政绩成色,不是看表面工程有多光鲜,而是看老百姓的生活有多踏实,群众的获得感有多真切。莫让“官帽”压弯民生脊梁,莫让“形象”透支百姓信任。这才是新时代为政者应有的清醒与担当。(结尾句)
“豪华厕所”事件或许会随着时间逐渐失去关注度,但治理体系中的形式主义病灶仍需刮骨疗毒。希望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中,决策者能够更多地关注群众的实际需求与感受,合理规划公共财政支出,让每一项政策举措都能切实为群众带来实惠,让发展成果真正转化为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与幸福感。(结尾句)
七、小试牛刀
在一个刚摘掉深度贫困县帽子的县城里,县委书记斥资上千万元,搞了10个公厕,内部装修相当豪华。对于“豪华厕所”事件,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