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凯gkmsw

国考考官执考心得(三)

发布日期:2024-03-27 10:57:22   作者 :公考面试.中国    浏览量 :169
公考面试.中国 发布日期:2024-03-27 10:57:22  
169

一、导读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作为面试成绩的最终仲裁者,考官对考生来说总是一个令人敬畏的存在。从今天起,公考面试网gongkaomianshi.com将连续发表一些近几年曾在国家公务员面试现场执考的面试官的执考心得分享,出处真实,供小伙伴们备考参考。

需要大家注意的是,所有心得均为考官的一家之言,不排除部分内容存在其个人主观见解,考生可辩证吸收,未必要一味迎合。

 

二、考官C心得(曾担任浙江省气象局面试考官)

我曾有多次担任国家公务员结构化面试的考官,对面试这项工作有一点浅显的认识,这里正好借这个机会跟参加公务员面试的孩子们做一点交流。说实话,我也有亲戚的孩子参加公务员面试,非常希望我站在面试考官的角度谈一点看法。

1.对于测查“综合分析能力”的题目而言,回答问题的“开头”还是很重要的,它是构成答案的重要部分,需要考生们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但是并非谈空话、套话,必须切题。比如,很多考生一上来就讲“随着改革开放近40年来的快速发展”,这种表述显然是不合适的。大而无当、言之无物的回答显然是不能拿高分的。另外,从现场感受来说,我们一天要面试30个左右的考生,当所有考生都这么回答时,这对于我们简直就是一种煎熬。另外,对于“领导让你组织一个活动”这一类题目而言,很多考生一上来就讲这个活动有多么重大的意义、有什么样的目标,然后后面的回答就牛头不对马嘴了。前后衔接不上。这里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1)前面扣的帽子太大,还是那句话:切题;(2)后面回答的内容过于僵化,答所有题目都是一个套路,这是不对的。

2.对于任何题目都要有自己的判断,命题人想让考生谈论的是这一道题,而不是这一类题。过于大而化之的回答,是很难拿高分的。就我对参考要点的理解来看,我们回答问题最好还是能够“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3.面试会有主观因素,但关键还是考生回答的内容,答题要有条理性、有观点,如果考生答完之后考官什么都记不住的话,也就是考官没有印象的话,这样的考生是拿不了高分的。

4.有些考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过于一本正经,回答问题的时候像是在做政府工作报告一样。我觉得这样不好。面试是一种交流,所以口语化答题相对会好一些。但口语化不是说你可以讲方言,也不等于现在网络上流行的那些网络用语,而是政府性质的口语化(可以看一下新闻发言人)。但要注意分寸,太通俗也不好,毕竟这是公务员面试。太书面化的语言表达其实会限制我们的发挥,不自然。

三、点评

1.令无数考生纠结的帽子,戴还是不戴,是个问题。的确,帽子之于整体面试作答,是锦上添花还是画蛇添足,是凸显能力的亮点模式化的污点,仅仅一步之遥。既然如此,考生也不必纠结。不如简单粗暴地应对:如果你自认自己准备说的帽子是一大亮点,能够凸显能力、锦上添花、不吐不快,你就戴上,但也要注意帽子要短小精悍,不要啰嗦冗长。否则,一律扔掉帽子,直入主题!

2.普适性和针对性是一对永远无法调和的矛盾,任何题都能说的话往往是废话就题论题,异常关键考生不要妄图背一道题,解一类题。

3.要么作答形式娓娓道来、交流感强,吸引了考官的注意力;要么语言规范、积累深厚、出口成章,让考官轻易就看到了你不同凡响;要么作答平实,但没有跑题,且四个题目里总有那么两三个闪光点给考官留下了印象。没有点儿亮点,我凭什么给你打高分?

4.对考生而言面试是一场没有语言反馈的交谈。从作答形式上,要有交流感。从语言应用上,要么语言规范,一以贯之,素养凸显;要么语言平实,没有语病,亲和力强。只要问题解决好,都可以得高分。宁可口语化,也不要明明没有规范化的积累偏偏摆弄出一些自以为规范的“官方词汇”,就好像电影《失恋三十三天》中操一口台湾腔的河南姑娘,弄得土不土、洋不洋,反而让考官极不待见。

冀公网安备13010402003180号
云计算支持 反馈 枢纽云管理